所有的解释结构模型都是博弈解释结构模型,没有例外。
和珅赈灾故事概要:
一个地方发生了洪灾,灾后清朝政府赈灾,和珅去视察粥厂随手抓了一把沙土洒在粥里,和珅这个举动受到灾民的赞许,但是受到了纪晓岚等大臣的抨击。灾民的赞许是因为和珅这么做使得一部分假灾民不会跟急需要救助的灾民抢粥吃,和珅这个操作用极低的成本,区别开了最需要喝粥的人,与一些浑水摸鱼的人。纪晓岚的抨击是因为,和珅以次换好,从中大搞贪污。
简单的套用囚徒困境可以很快的分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
局中人有浑水摸鱼的伪灾民和灾民;如果是给出精粮,那真正的灾民就吃不饱,吃不饱的话他们就可能会去吃大户,即吃地主家的,再进一步就可能会发生暴乱。而掺入砂子,使得伪灾民因为无法忍受这种劣质的粥,而不去跟灾民抢吃的。伪灾民的退出会导致灾民恰好能吃饱,进而遏制了吃大户等情形出现。
从更广的视野来讲。和珅赈灾故事涉及到机制设计理论(Mechanism Design Theory)。即哪种游戏规则能更合理高效的达到预定的目标。从和珅的角度考虑是能名正言顺的贪污,并受到灾民敬仰。
事件情境分析
和珅赈灾的前置场景是自然灾害——洪灾。对于自然灾害,按照时间顺序有若干阶段,即是预防、警报;应急救灾,灾后重建。而和珅这个阶段属于应急救灾的救助期间,由于洪灾导致了灾区的一部分人吃的都没有,一些人则还可以勉强的渡过难关。如果不赈灾的话,灾民为了生存,势必会出现哄抢,哄抢针对的主要是地主与官府,如果赈灾不得力,导致灾民的外迁,极有可能形成暴动。
乾隆皇帝的困境:
第一、乾隆皇帝可以让灾民全部死绝,但是不能承受灾民发生起义。这是乾隆皇帝当前的根本目标。同时运用宗教的思路,在当时是行不通的。即诸如:这是上帝的惩罚,然后信徒纷纷接受慢慢饿死。这是老天爷的惩罚,然后找个替罪羊平息可能的暴动,在当时的情况下都不是选项。在中国这玩意根本忽悠不了人的,尤其有过几千年吃不饱肚子反抗史的中国。乾隆皇帝也心知肚明。
第二、乾隆皇帝另外一个困境就是,没有足够的钱,换取最够好的粮食,在最短的时间内运到灾区,并送到真正灾民的手上。
第三、乾隆皇帝在咬牙拨付赈灾款后,他担心钱被各级官员层层雁过拔毛,最后根本没有到达灾民的手上。因此乾隆皇帝,势必要进行监督,监督的最关键地方是灾区。这种监督是有着高昂代价的。比如美国飓风,或者其它国家发生重大灾情时候,军队的介入,是荷枪实弹的。是用武力进行镇压打砸抢,抢的很可能是超市里的食品等。
以和珅为代表的各级贪官困境:
不能全贪了,激起民变。不捞点好处,对不起和珅天下第一贪的名头。从贪污的方面讲,和珅不会给当地的贪官分享赃物,因为一条线全部摆平的话,和珅的收益要少,同时会导致灾民造反的几率大大增加。
同样,和珅作为一个“聪明”的贪官,他不可能在关键时刻拆乾隆皇帝的台,把事情搞砸了。事情搞砸了,和珅也可能掉脑袋的。
灾民的分类以及他们的选择:
灾民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灾民,没有受灾,或者是还有物资剩余的人,如地主;受灾不严重的,但是还想贪点便宜的小市民;不救助,就会饿死的灾民。灾民没有什么选择,只要活命。活命的路这么几个选择,吃当地大户;外迁当流民;造反。
物化的信息流:
朝廷拨付赈灾银两,并不是把银子直接送到灾民的手上,那个时期灾民手上有银子也救不了命。
把资金、物资、流动的去向看成信息流并以此为主轴,来看其走向。
银子是通过国库拨付灾区就近的地方。由地方上用银子换购成以粮食为主的物资;而购买粮食主要是通过商人购买。购买的过程存在着价格浮动等因素,存在着官商勾结发灾难财。
进入灾区的物资数量,受到交通状况的限制,因此修缮交通使其满足最基本的运送能力是先决条件。而此部分钱,可以由灾民等自发完成,非主要消耗,因此可以忽略。
运输物资,以及物资的分发,在应急救灾的期间,在僧多粥少的状态下,为了预防由次级衍生灾害(诸如瘟疫)引发的恐慌、与骚乱这部分的花费随着秩序的程度呈现几何级数的变化。即动荡的局面下,维持秩序的花费远远超过购买必要的物资。
综上:整个系统都是为了灾民有饭吃不发生暴动这个结果而运转。
局中人:和珅,商人,当地的官员,当地的地主,伪灾民,真灾民
博弈的进程:动态的博弈
信息:体现为真灾民的信息甄别
局中人的期望值:获得各自利益最大化。和珅、商人、当地的官员,主要是贪钱;伪灾民提高生活质量;当地的地主,别被灾民抢了;灾民,有吃的能活下去;
$$G=\begin{array} {c|c|c|c|c|c|c|c}{M_{9 \times9}} &赈灾款 &商人 &粮食 &当地官员 &地主被吃大户 &粥场 &伪灾民 &真灾民不够吃 &发生动荡\\ \hline 赈灾款 & &1 & & & & & & &\\ \hline 商人 & & &1 & & & & & &\\ \hline 粮食 & & & &1 & &1 & & &\\ \hline 当地官员 & & & & & &1 & & &\\ \hline 地主 & & & & & & & & &\\ \hline 粥场 & & & & & & &1 &1 &\\ \hline 伪灾民 & & & & & & & & &\\ \hline 真灾民 & & & & &1 & & & &1\\ \hline 发生动荡 & & & & & & & & &\\ \hline \end{array} $$
上图中核心的矛盾事件为:真灾民在整个资源配置中处于极端弱势的状态。从粥场出去的粥并没有流入真灾民手上。吃不饱饭的灾民唯一的选择就是去抢地主家里的粮食吃。这个事件意味着动荡开始发生。
$$Game=\begin{array} {c|c|c|c|c|c|c|c}{M_{9 \times9}} &赈灾款 &商人 &粮食 &当地官员 &地主捐粮做善人 &粥场 &伪灾民不吃 &真灾民刚够吃 &发生动荡\\ \hline 赈灾款 & &1 & & & & & & &\\ \hline 商人 & & &1 & & & & & &\\ \hline 粮食 & & & &1 & &1 & & &\\ \hline 当地官员 & & & & & &1 & & &\\ \hline 地主 & & & & &1 & & & &\\ \hline 粥场 & & & & & & & &1 &\\ \hline 伪灾民 & & & & & & & & &\\ \hline 真灾民 & & & & & & & & &\\ \hline 发生动荡 & & & & & & & & &\\ \hline \end{array} $$
上图中,由于和珅在粥场把砂子掺入了粥里,使得粮食的口味大大的降低,于是伪灾民就退出了救济的范畴。同时由于灾民能有最低的生活保障,因此地主们被抢的概率大大降低。和珅借机叫灾区的地主也提供粮食到粥场。
由此可以看到,掺入砂子是一个效能极高,代价及其低的信息甄别手段。它比重兵用以维持粥场秩序和灾民身份的识别其性价比不知道高了多少。同时结余出来的力量完全可以用于应急救灾的其它方面。也正是灾民能够遵守秩序,才使得地主会把粮食送到粥场用于赈灾。当地的地主当然愿意,被人吃了大户是白吃掉的,送到粥场可以落下个好名声。
从资源配置上来看。和珅贪污主要是从临近的商人那购买粮食的时候进行了贪污活动。而这种贪污他避开了跟下一级的贪官的分赃。因此纪晓岚抨击和珅的点不应当是粥里面掺入砂子的问题。而应当是和珅如果把贪污的钱吐出来用于灾区重建的其它地方,结果会更好!
从更广的视野即——防灾抗灾机制考察
和珅赈灾的手段其实是一个当时科技条件下的一个基于特定人群特征的信息甄别手段。借助这个信息甄别的概念,把整个情境扩大到更广的制度设计上去。即如何应对洪灾。对抗灾害,与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最有效的手段是预防上面。如:天气的预报、水利的兴建、以及建造结实房屋、跟预防演习。在和珅的那个年代比较可能做到的是,洪灾来临时候,以及灾害来临后的人群整体转移与安置跟异地重建问题。
即异地接纳灾民的问题,只不过历朝历代对于流民防范很严,只有出现人口锐减,才有湖广填四川,与闯关东的情况。
同时必须看到,和珅的办法只是一个短效的机制,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应急的救灾阶段过后,尽快使灾区能恢复生产,使得物化的信息流不需要向灾区输入。